- 孟艳艳;刘祖懿;吕昕芮;范雅萱;宋发军;胡光灿;
为探索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期间内源抑制物的种类、含量变化及其对休眠解除的影响.以不同萌发阶段的七叶一枝花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溶剂萃取法获得种子内源抑制物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7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为进一步确认关键内源抑制物,选取白菜、小麦、绿豆种子作为模型,测试了对苯二酚标准品的半抑制浓度(IC_(50)),结果显示:对白菜、小麦、绿豆种子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82.81、845.28、1510.08mg/L;此外,测定了对苯二酚在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绝对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对苯二酚含量持续降低,并在培养至萌发关键节点(20 d)时显著下降.本研究揭示了七叶一枝花种子中存在多种内源抑制物,并从中筛选出对种子萌发起关键作用的内源抑制物——对苯二酚,首次明确了对苯二酚含量的降低与七叶一枝花种子的休眠解除有关.研究不仅系统地描绘了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期间内源抑制物的变化图谱,还明确了对苯二酚在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针对性地开发种子休眠破除技术及提高七叶一枝花种子繁殖效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5年06期 v.44;No.169 790-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吴琳绯;居楚翔;陈久明;李立忠;刘虹;覃永华;
利川大黄面临野生资源枯竭、品种退化、遗传背景不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利川大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价值.利用I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组合,结合标志性次级代谢产物来评估利川大黄的道地性.筛选了12个ISSR和8个RAPD分子标记引物,将ISSR和RAPD引物两两组合,得到5对引物组合可直接区分利川大黄与其他产地大黄.基于聚类分析利川大黄与其他地区大黄被分为不同组,且利川大黄被分为两大类,表明大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存在相关性,受到气候环境的显著影响. HPLC结果显示利川大黄的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这三种蒽醌类衍生物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地.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对利川和其他地区大黄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揭示了利川大黄以及其他地区大黄的亲缘关系,为利川大黄这一地标性产品的鉴定和辨别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利川大黄资源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6期 v.44;No.169 802-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文祥;王萍;熊伟;杨策;艾洪莲;
为了探讨芒果苷(mangiferin,MGF)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上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APAP)、阳性对照组(NAC,300 mg/kg)、APAP+芒果苷低剂量组(25 mg/kg),APAP+芒果苷中剂量组(50 mg/kg),APAP+芒果苷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6只.灌胃给予MGF 7 d,最后一次灌胃2 h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 0.5%CMC-Na溶液构建急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麻醉小鼠并眼球取血,解剖摘取肝脏,用于生化指标测定、肝脏组织病理观察及Keap-1/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PAP组小鼠血清中AST、ALT、ALP,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和Kea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GSH-Px和Nrf2、NQO1、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APAP组比较,MGF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ST、ALT、ALP,肝组织MDA、MPO水平和Kea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肝组织SOD、GSH-Px水平和Nrf2、NQO1、HO-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 MGF对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6期 v.44;No.169 810-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宋雅雅;龙春林;陈玮哲;李昕阳;冯丹丹;刘立亚;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了红芽木叶抗急性肠胃炎的作用机制.结合文献和数据库筛选红芽木叶活性成分,并搜集和筛选药物和疾病靶点;绘制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及红芽木叶有效成分与靶点网络图,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检测了红芽木叶水提物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建立了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细胞培养基中NO、TNF-α和IL-6的水平,并检测了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和Akt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红芽木叶可通过Vismione D、Vismione B、Madagascine等关键成分,作用于STAT3、SRC、PIK3CA等核心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抗急性肠胃炎作用;体外实验显示红芽木叶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可降低细胞中的炎性因子释放和ROS水平,抑制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结论:红芽木叶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而发挥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作用,研究为红芽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5年06期 v.44;No.169 817-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